靠“倒賣”郵票發(fā)財?shù)拿駠瓶紙F

2019-06-06 12:21:25 責任編輯:360郵票網(wǎng) 來源:用戶投稿
1791

摘要:這種丑惡的行徑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本土學術界紛紛強烈呼吁,要求把國內的主要學術團體聯(lián)合起來,到各地考察搜集資料,發(fā)掘和整理古代文化遺產(chǎn),以免再被外國人攫取。

  20世紀初期,很多西方學者出于各種不同的目的,熱衷于來中國進行考察。尤其是中國的大西北,那里古老的絲綢之路、變幻莫測的自然風光、神秘的地域文化,都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但同時,一些文化奸商、文化盜賊也混在“西方學者”的隊伍中。他們打著“學術調查”的幌子盜取中國的文物。著名的敦煌石窟藝術珍品就被英籍文物大盜斯坦因偷運出境。這種丑惡的行徑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本土學術界紛紛強烈呼吁,要求把國內的主要學術團體聯(lián)合起來,到各地考察搜集資料,發(fā)掘和整理古代文化遺產(chǎn),以免再被外國人攫取。

靠“倒賣”郵票發(fā)財?shù)拿駠瓶紙F

  文物大盜斯坦因(左圖)和現(xiàn)存在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壁畫及三彩羅漢(右圖)

  1927年,由“中國學術團體學會”發(fā)起,中央氣象臺、中央研究院、地質調查所、古物陳列所、北京大學等單位參與的“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民國政府的批準下宣告成立,并計劃于當年2月前往中國西北數(shù)省進行人類、考古、地質等多學科的考察。由于中國當時在科學調研方面較為落后,該考察團里還有數(shù)名外國學者參與。瑞典考古學家斯文•赫定博士任外方團長,北大教授徐炳昶任中方團長,劉半農(nóng)等眾多知名學者也都參與其中。

靠“倒賣”郵票發(fā)財?shù)拿駠瓶紙F

斯文•赫定博士(中間)和中方團長徐炳昶(右側)

  1927年,西北科學考察團正式成立,左圖為考察團奔赴西北;右圖為考察團外籍團長斯文•赫定博士(中間)和中方團長徐炳昶(右側)。

  當時的中國國內外環(huán)境一片混沌,國弱民窮。政府無力也不愿將用于打仗的“有限資金”投入到科學事業(yè)上,以致考察團經(jīng)費拮據(jù)。在成立短短兩年之后,科考工作就陷入了困境。于是,考察團不得不暫緩科研,轉而開始尋求資金贊助,可多方嘗試卻始終沒有解決錢的問題。這時,斯文•赫定提醒徐炳昶,不妨請求郵政總局幫忙發(fā)行有關“西北科學考察團”的紀念郵票,可以將郵票銷售的部分收入用來作為考察資金。徐炳昶聽后,連聲稱贊此舉“一箭雙雕”,即宣傳了這次科考活動,同時又解決了經(jīng)費的來路。

  徐炳昶立即將這一提議向政府主管部門上報,并得到了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的大力支持。同年3月,蔡元培致函郵政總局,建議發(fā)行“西北科學考察團”紀念郵票,欲“以此引起國民對于學術探索的興趣,并顯示政府提倡之意。”但當時,不光是科考團經(jīng)費緊張,誰曾想郵政總局那邊也不寬裕,因此提出了兩個條件:其一,郵票制版所需費用必須由科考團自行承擔;其二,郵政總局擔心郵票銷售不暢,怕做賠本生意,因此要求郵票發(fā)行后,科考團必需先自行按照郵票面值購買5000套!

  這下可讓科考團的成員們犯了難,本來是想以此來籌錢的,可經(jīng)費還沒籌集到,反倒先要花出一筆巨資,于是科考團派出劉半農(nóng)作為代表與郵政總局交涉。但劉半農(nóng)畢竟是學者出身,“討價還價”可不是他的長項。郵政總局明確表態(tài):“不同意,就不印郵票!”無奈之下,科考團不得不答應了對方的“霸王條款”。

  最終,“西北科學考察團”紀念郵票總共印制了25000套,是同期郵票中印量最少的,僅相當于孫中山國葬郵票發(fā)行量的百分之一。且由于其中5000套賣給了西北科考團,另外還預留了一部分作為庫存、一部分送給萬國郵聯(lián),真正被送到各地郵局,面向公眾出售的郵票僅有區(qū)區(qū)1500套??赡苁?ldquo;物以稀為貴”的緣故,這套郵票由于市面上的數(shù)量太少,竟一下子成為了當時的緊俏郵票,尤其吸引了集郵家、外國駐華大使和中華文化研究人士等高端人群的極大興趣,市場價格猛漲。之前,科考團因為迫不得已而夠買5000套郵票,卻在這時一不小心獨家壟斷了這一郵票品種。團長徐炳昶瞅準時機,在集郵市場該出手時就出手,最后以高于買價25倍的價格將5000套郵票一售而空,順利的籌集到大筆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西北科學考察團”紀念郵票四方連

  上圖為全套四枚的“西北科學考察團”紀念郵票四方連。此套郵票的發(fā)行既宣傳了西北科考工作,也為考察團籌集了經(jīng)費。這套郵票在設計上采用了元代名畫《平沙卓歇圖》作為主圖,描繪了古代西北少數(shù)民族游牧狩獵的生活場景。這也是中國古代名畫第一次作為主圖呈現(xiàn)在郵票之上。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熱門推薦:

盧伯雄:懂行的怕牛逼的 "一片紅”票、封鑒定故事 盧伯雄:懂行的怕牛逼的 "一片紅”票、封鑒定故事
”辦公室的接待員回答:“請問鑒定的是什么郵票?”其中一位平頭發(fā)帥哥神密兮兮地說:“是國內最珍貴的郵票。”這時平頭帥哥對著筆者高聲問道:“呵呵,看來你有資格鑒定郵票呀,那么政府發(fā)專家證了嗎?”哪知二位帥哥異口同聲,堅持要先看專家證后看郵票。
集郵趣聞 2019-06-07 03:26:32 閱讀(3235)
孫關龍:造紙術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孫關龍:造紙術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一看標題,很多人會說:誰不知道造紙術是東漢蔡倫發(fā)明的,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因為學術的發(fā)展已證明,“蔡倫紙”不是中國最早的紙,造紙術也不是東漢蔡倫發(fā)明的。
集郵趣聞 2019-06-07 03:26:26 閱讀(1425)
《第27屆上海桃花節(jié)集郵展覽》郵資機宣傳戳 《第27屆上海桃花節(jié)集郵展覽》郵資機宣傳戳
  隨著春日第一縷清風,第27屆“上海桃花節(jié)”翩躚而至。同時第27屆上海桃花節(jié)集郵展覽于3月24日又在浦東新區(qū)文化中心惠南分中心開幕。  上海郵政惠南鎮(zhèn)支局使用《2017“惠南杯”第27屆上海桃花節(jié)集郵展覽》郵資機宣傳戳一枚,本人自制紀念封以志祝賀。
集郵趣聞 2019-06-07 03:07:08 閱讀(1639)
集郵活動:真正能穿越時空的是郵票與書信 集郵活動:真正能穿越時空的是郵票與書信
  陸羽集郵研究會的專家們來快樂老家藝術吧,與學生們一起開展《郵票與書信》的活動,讓孩子們了解集郵知識?! ‖F(xiàn)場氣氛火熱!  隨著手機的普及,人們的遠距離交流與溝通方式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幸運星的孩子有福了!
集郵趣聞 2019-06-07 01:48:53 閱讀(926)
這組動物郵票 你忍心撕下嗎? 這組動物郵票 你忍心撕下嗎?
  為了引起人們對瀕危野生動物的關注,德國動物保護組織Pro Wildlife邀請設計師制作了一組很有心思的郵票。  在這組郵票中,大象、犀牛、鯊魚描繪在紙面上,當人們撕下郵票時,就會發(fā)現(xiàn)撕下的正是盜獵份子覬覦的部位。
集郵趣聞 2019-06-06 17:21:12 閱讀(1774)
集郵文獻《郵票上的韓國歷代總統(tǒng)》 集郵文獻《郵票上的韓國歷代總統(tǒng)》
  有感韓國前總統(tǒng)被俘?! ?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盧泰愚的最大心愿是與中國建交并訪華。本書以郵票為媒介,向讀者介紹89年來韓國歷任總統(tǒng)及其業(yè)績與過失。
集郵趣聞 2019-06-06 12:56:45 閱讀(1350)
貼著七張郵票的掛號信 貼著七張郵票的掛號信
  近日,珠海拱北口岸公安分局收到一封貼著七張郵票、從浙江寧波寄來的掛號信,信中洋溢著對拱北口岸分局的感激之情。”老人之所以回到浙江寧波以后還要特意寄來感謝信,就是為了尋找那位曾在危急關頭救助過他的女警。
集郵趣聞 2019-06-06 12:56:32 閱讀(1355)
王錫玉:集郵是我生活的動力 王錫玉:集郵是我生活的動力
  今年74歲的王錫玉,退休前是吉林石化有機合成廠的高級工程師。雖然已年過古稀,依然忙忙碌碌,他說,集郵是我生活的動力。
集郵趣聞 2019-06-06 12:21:36 閱讀(1565)

視覺焦點

熱文排行

靠“倒賣”郵票發(fā)財?shù)拿駠瓶紙F
郵票回收熱線
150691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