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2年5角,總發(fā)行量大約53億張,共發(fā)行521個冠號,是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一個幣種,也是第三套人民幣的“關門幣”。在印制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fā)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tǒng)、風格。
1972年5角,總發(fā)行量大約53億張,共發(fā)行521個冠號,是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一個幣種,也是第三套人民幣的“關門幣”。其紙鈔正面以紡織女工為主體圖案,體現了我國三個方面同時發(fā)展的特點,幾個女紡織工人作為主要人物也表現出婦女也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票面的設計也是相當精致,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距離1972年5角退出流通市場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年,如今的1972年五角價格是多少呢?
1972年5角,因其正面圖案是女工紡織圖,所以也稱三版五角紡織工,該幣發(fā)行于1974年1月5日,停止流通于2000年7月1日。共有三種版別,分別是凸版水印版、平板水印版和平板無水印版。1972年5角的制作,最初是凸版水印,后來改為平板印刷,但鈔紙仍采用水印鈔紙,再后來改版成平板印刷無水印鈔紙。
1972年五角一共發(fā)行了三種版本,分別是:
其中平板水印五角,是1972年五角過渡期的一種產物,發(fā)行量較小,發(fā)行時間較短,比較珍稀。目前單張全品價格已經漲到180-330元左右?! ?/p>
再說凸版水印五角,是最先發(fā)行的五角,存世量也不多,目前單張全品價格應該在35-40元左右。
最后是平板無水印五角,這種五角是最后發(fā)行的,發(fā)行量較大,存世量也多,目前價值還不算太高,單張全品價格在30-35元上下。
(市場行情浮動較大,價格僅供參考,精準定價還是要看當天價格為準)
第三套人民幣是歷史與文化的產物,將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展現給世人,雕刻到位、做工精湛,所以第三套人民幣很多都是經典版,其中第三套人民幣五角版本兩元版本在世界都被稱為優(yōu)秀作品。記載了中國三十年的歷史發(fā)展變革,十分具有紀念意義??此坪唵蔚膱D案卻是吸引藏友收藏這款1972年5角紙幣的動力之一。
作為我國首套全由自己獨立設計印刷的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yè)為基礎,以工業(yè)為主導,農輕重工并舉的方針。在印制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fā)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tǒng)、風格。制版過程中,精雕細刻,機器和傳統(tǒng)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紙幅較小,圖案美觀大方。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而作為其中的1972年五角價格也不會低到哪去,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1972年五角價格還會給我們一個更大的驚喜。
第三套人民幣小全套一共有7種面額、9種版別,一共15張。 關于第三套人民幣小全套價格,第三套人民幣版本眾多,因此小全套的價格也會根據所挑選的紙幣版本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
目前為止我國已經發(fā)行了五套人民幣,但在這五套人民幣當中應該屬于第三套人民幣流通時間最長了,可以說是流通了近半個世紀,不可謂影響深遠。三羅馬冠號為早期發(fā)行的版別,但發(fā)行量較大;而二羅馬冠號為三冠號用完之后的再版,發(fā)行量較三羅馬冠號少。
從時間上來看,1965年的10元紙幣發(fā)行處于中間時間,不早也不晚。經過之后長時間的沉淀,1965年10元紙幣會給收藏者帶來十分可觀的投資收益。根據現在的情況預測,未來的1965年10元紙幣的市場價值還是不錯的。
為了有效避免這種混亂現象的繼續(xù)發(fā)生,國家毅然決然的將1角背綠紙幣進行了收購,2角紙幣贏得了這場關于版權的戰(zhàn)爭。然而,正是國家的這一抉擇,卻使得1角背綠紙幣因流通時間較短、存世量較少等原因,在如今的收藏市場上風生水起。
而且1960年2元人民幣具有兩個版本,即實心五角星水印以及空心五角星和古幣混合水印,這樣的水印制作方式使得這套人民幣的收藏價值非常之高。因此不管那股力量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對于這套人民幣的市場行情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金融領域也不例外,當時發(fā)行的人民幣,其設計圖案都是為了突出以農業(yè)為基礎及以工業(yè)為主導,1960年5元人民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